早在确定日本之行的时候,华纳和日本承办方便有意开始组织起F4和路江的粉丝社群。
原本这种社群展现出来的人气虽然很不错,但没有到夸张的地步。
但谁让6月时候路江受伤了呢。
日本方面的合作方第一时间就提出了一个方案:虐粉。
想借此直接把日本之行打满伤害。
对此华纳周建辉当然是不太同意的。
毕竟这太“有伤天和”。
但路江知道后却直接答应下来。
原因很简单,赚钱嘛,不寒碜,何况还是日本粉丝的钱。
上辈子受惠于某位韩流脑残粉前女友的影响,路江是了解过这些事的。
其中关于虐粉,也听说过许多案例,比如偶像病了、受打压了、遭遇不公了等等,然后粉丝“助力”,自行发起各种瞠目结舌的行动。
整个亚洲关于粉丝营销方面,最早起步的就是日本。
早在80年代,日本偶像产业,如杰尼斯事务所就开始强调偶像的“努力人设”,通过纪录片、综艺节目展现偶像训练的艰辛,培养粉丝的共情与忠诚度。
到了90年代,早安少女组等女团通过“选拔淘汰制”制造竞争压力,粉丝被迫通过消费支持偶像“生存”,形成早期“虐粉”模式。
现在是01年,“虐粉”已然形成产业链,然后到了2005年AKB48成立,“虐粉”在日本进一步体系化。
而和后来中韩的模式不同的是。
中韩“虐粉”往往是从粉丝后援会自发形成。
也就是粉丝们自己觉得偶像遭遇不公,这个不公可以是任何事。
于是粉丝们觉得偶像需要助力,然后自我伤心,自我感动,继而开始“助力”,并在热搜等明面上展现出来。
而日本则是事务所主导。
主动“以身入局”,营销偶像因为公司规则的影响,使得偶像被虐,想要不被虐,就不得不做一些不想做的事。
总的来说,其本质是公司主动通过制造偶像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将粉丝情感转化为消费行为,但整体还是比较影迷的,不会真的“以身入局”,而是强调“制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