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当初徐妙锦出生前就安排了报喜,出生那会儿更是老朱、朱允熥在奉天殿祈福等等。而现在呢,孩子出生了,朱允熥这才知道。
看似是不负责任,但是也没什么可说的,这不只是嫡庶有别,更是因为如今的朱允熥也不好对于一些妃嫔或者庶子等过于重视。
给了他们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害了他们,这也是在动摇大明的皇位传承秩序。
好不容易才拨乱反正,才算是进一步的明确大明的皇位传承,朱允熥势必不可能因为这些事情而开历史的倒车了。
所以孩子出生了自然会感觉到开心,只是现在看起来这也只是皇次子出生了,对于大明的朝堂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影响。
事后朱允熥去奉先殿祭告一下就行,根本谈不上当初朱文垚出生的时候还会祭告天地宗庙,这里头是有着一些本质的差别。
甚至以现在的情况,朱允熥都不会立刻去看看孩子。主要是坐月子呢,现在只能问一问徐妙锦,只能问一问稳婆了。
既然醒了,那也就没必要再睡,既然又有了儿子,该有的一些赏赐等等还是需要有。
先不说贤妃李氏那边会给封赏等,她的娘家那边也是要给些赏赐,好歹也是因为有了身孕、有了子嗣成为了正式的妃子,待遇和其他妃嫔肯定不一样。
好在这些事情也确实不需要朱允熥操心太多,主要就是很多的封赏等也都是有迹可循的,朝廷此前也定下来了一些规矩、礼制等。
所以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实际上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按照朝廷的礼制进行封赏等,这些显然也就足够了。
过于恩重,那显然就是适得其反了,这个道理朱允熥自然也是心里清楚的。
心情愉快的朱允熥脚步轻快,只是上朝之后显然就有那么点心情不太美妙了,虽然昨天用了点小手段去躲清闲。
可是这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还是有些大臣没有放弃,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劝谏让太上皇和皇帝回心转意,他们显然是不希望冒任何的风险。
而朱允熥对此也是非常无赖,因为这些劝谏的大臣未必就是有什么私心等等,要是因此重则也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皇帝和大臣在一些事情上的政见不合,有些时候也确实会有着那么一些僵持、对峙,看似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显然也不能只是用粗暴的手段就行了。
不要说朱允熥了,就算是老朱对这些大臣的时候,有时候也会退让一步,政治有些时候就是在不断的妥协。
无非就是老朱和朱允熥大权在握,想要让他们退步的难度非常大,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臣子们退让一大步,然后皇帝的旨意可以得到贯彻和落实。
朱允熥就继续和大臣们耗着,也没必要担心太多,大家继续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也就行了。
大臣们继续劝谏,这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也没有人认为他们这么做有什么不对,更不用担心因此触怒了皇帝。
而朱允熥这边安排人手准备老朱回乡的事情,准备的工作一点都不会耽搁,也不会允许有人懈怠,等到老朱起驾也就行了,大家都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在这么个关键时刻,张福生安排的小太监出现了,“启奏陛下,皇后殿下差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