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说老师这边教了,回去朱恪就有如神助,突然七窍全通,各种写诗灵感爆发,随随便便提笔就来。
以上这只是存在于臆想当中的事情,实际情况根本不可能,没有个一年半载的磨练,想要搞点有名堂的玩意儿出来,那简直就是扯笑话。
老师的水平的确是高,可以甩他们几个十条朱雀大街,但问题老三他的接受能力不行啊。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水平高,但是教导给老三的时候,朱恪能掌握的恐怕只有其中很少一部分同样都是在老师这学习专业技能,朱恪和朱泰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例子,是不能够等而论之的。
朱泰拥有极其强悍的数学功底,要论对数学的基础知识钻研,恐怕整个大唐也没几个人能比得上他,最起码应天府里这样的存在,一个手数的过来。
但是朱恪他本身的性质不一样,这小伙子虽然对写诗拥有极大的兴趣,但是本身基础功夫却不咋地,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差劲。
属于大明皇室子弟当中,难得一见的写诗废,别的皇室子弟顶多就是不感兴趣也不擅长,但写出来的东西好歹还是能看的。
这家伙写出来的,那就纯粹是不能看,想要把他彻底改造过来,那跟改造朱泰的难度,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或许在老师的教导之下,只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朱恪也能成为浩浩大明之中,颇有实力的一名诗人。
但这个时间一定不是在此刻。
朱瞻基和朱泰对于唐均但本领毫不质疑,老师有多生逼,他们当然心中有数。但也实在是朱恪这家伙,以往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太过于深刻了。
朱恪写出来的诗究竟是什么水平,有多大的威力,他们这些做兄弟的,那当然是完完整整的领教过。